《烈火英雄》里手動8千轉關閉閥門夸張嗎?真實救援中這個數字是8萬!
8月1日,講述消防員故事的電影《烈火英雄》上映,《新聞聯播》曾報道了黃曉明所飾角色的原型:大連新港“7·16”石油管線爆炸救援中的消防戰士桑武。為關閉油罐閥門,桑武進入火場中心,忍著灼燒的劇痛徒手將閥門轉了32000圈。這是我國火災撲救史上的奇跡!
不是8000轉,是80000轉!
《烈火英雄》改編自鮑爾吉·原野的長篇報告文學《最深的水是淚水》,故事的原型,是2010年7月16日發生的大連新港油罐區火災。
除了滅火和守住其他罐體不被引燃,消防員們還有一件更要緊的事,就是要關閉油罐與油罐之間的閥門,阻止更多的原油泄漏。但因為大火斷電,平時3分鐘就能關閉的閥門此刻只能由消防員手動去關。
電影里,江立偉和同伴前去手動關閥,負責人告訴他,只要轉十幾分鐘就能關好,可他們轉了十幾分鐘還沒有反應。
神情緊張的負責人這才說出實話:每轉動80圈螺絲才能前進1扣,而1個閥門有100扣,要關閉一個閥門總共需要8000轉。
油罐之間的閥門。?
手動轉8000轉,在遍布著危險的火場中是一項艱難的任務。但在真實的“7·16救援”中,這個數字是8萬轉!
帶隊的消防員回憶,當時腳下是燃燒的大火、頭上是濃濃的黑煙。身上幾十斤的呼吸機太重,他們卸在了一邊;為了加快速度,他們摘掉了手套徒手在滾燙的閥門上轉動;手磨破皮沒有了勁,就找了根棍子繼續轉。
可即便如此,他們耗費了3小時才關閉了一個閥門,原油仍然不斷地向外噴灑。
防護墻被燒塌、金屬燈架被烤彎,消防員們依然在現場挺著,用海水、泡沫、水泥跟大火作斗爭?;鹈缱罱臅r候離他們只有一米左右,衣服被大火烤得熾熱,消防員們就輪番上陣,后面的人用水槍給前面的人噴水降溫。
“7·16火災”現場畫面。來源:視頻截圖
多地馳援、海陸空同時滅火……經過將近15個小時的撲救,油庫大火被基本撲滅,剩余的16個10萬立方米和3個5萬立方米的儲罐沒有造成任何損傷,沒有群眾的傷亡。
他們是消防員,也是父親和兒子
電影里,一個片段讓不少人淚目:馬衛國帶領特勤中隊死死守在化學罐區前,他拿出手機讓隊員們給家人錄幾句話。
這一幕并非虛構。在7·16火災現場,大連電視臺記者想拍下火場第一線的真實畫面,卻無意間看到一位消防隊員正在流淚給家人打電話:
“你善待我媽,對孩子好一點兒。”
“你善待我媽,對孩子好一點兒?!?/p>
從150多公里外趕來的增援隊,一看到眼前的火情,全車人都不再吭聲了。
車上一共9個人,有8個都是剛入伍半年、沒見過任何火場的新兵。隊長讓車上的攝像員把燈打開,說:“咱們每人留下一句話。”
每個消防員都不是天生的英雄,每一次出警、即將面對什么困難他們都不知道,看著無法控制的大火,他們也會感到害怕。
在一則采訪視頻里,有人問到消防員們最深的牽掛,所有人都低下了頭:
“我最怕孩子長得太快,我來不及陪他?!?/p>
“我最怕父母老了。”
“我最怕孩子長得太快,我來不及陪他?!?/p>
“我最怕父母老了。”
在家里,他們也許是頂天立地的父親,也許還是剛離開父母不久的孩子、新婚燕爾的丈夫。
只是他們選擇了這份職業,身上就會肩負起責任感和使命感,一有災難,他們便會義無反顧地沖向最前線。
今年4月,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突發森林火災,27名消防指戰員奔赴火場,再也沒有回來。他們的平均年齡是23歲。
消防員蔣飛飛最后一條朋友圈是:“前三天連打了兩場,回來衣服泡起還沒洗呢,又通知走了。”他去年剛結了婚,還沒來得及在老家辦酒。
年紀最小的王佛軍,幾天前出任務時發了一張圖,背景是森林的山火,他說:“來,賭命?!?/p>
2015年8月12日,天津濱海新區發生危險品倉庫爆炸事故。當所有人在逃離火場的時候,有143輛消防車,1000余名消防官員,正在逆流而行。
一位消防戰士在前線給朋友發微信:“我回不來,我爸就是你爸,記得給我媽上墳……”
另一位犧牲消防員的筆記本里,他曾這樣寫下對身份的理解:“消防員就是為了人民的生命幸福生活能隨時出征的雄獅?!?/strong>
而活著走出火場的人,還要面對更嚴重的心理挑戰——PTSD(創傷后應激障礙)。
對他們而言,接受同伴或者被援助者的離開要比想象中難得多,有人會變得沉默不語、有人頻繁流淚、災難如夢魘般反復折磨,讓他們短時間很難回歸正常的生活。
他們是熱愛生活的普通人,他們更是守衛家園、守護生命的英雄,愿每一次逆行遠去,都能平安歸來。